欢迎进入 -  雨博士 官方网站! 中国雨水资源化产业引领者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0188-400

    叶工:188-2345-3714

Copyright © 2018 深圳市雨博士雨水利用设备有限公司  粤ICP备13052780号

深圳市雨博士雨水利用设备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深圳市宝安区松岗街道嘉隆达科技园
电话:0755-33561729    27088212
传真:0755-33230209      
手机:188-2345-3714 (叶工)

         
                 

联系雨博士

特邀加盟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
“世界环境日”特别报道——聚焦京津冀 共同的蓝天碧水

“世界环境日”特别报道——聚焦京津冀 共同的蓝天碧水

浏览量

 主持人:今天(5号)是第44个“世界环境日”,主题是“践行绿色生活”,这是我国新《环保法》实施后的第一个“环境日”。中央政治局会议4月 底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要率先取得突破。那么,京津冀三地如何实现共同的蓝天碧水?最近,由 京津冀三地经济广播联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中国经济广播网共同打造的全媒体节目——《聚焦京津冀》,探讨了这一话题,我们来听特别报道:聚焦京津 冀,共同的蓝天碧水。

 

  (北京台)京津冀地区占全国2%的国土面积,人口占全国的7.98%,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10.9%,这片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区域,却是全国资源环境与发展矛盾最尖锐的地区,资源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京津冀协同发展“最短的短板”。

 

   (北京台)为了推进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北京市环保局特别提出了“大气污染防治核心区域”和“帮扶机制”的概念,我们来听听北京市环保 局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协调处处长李立新的介绍:(录音:在去年APEC保障机制经验基础上,我们建立区域重污染会商和应急联动的长效机制,主要是要逐渐统一 重污染天气应急的分级标准和应急措施力度。这个机制要率先在京津冀三地之间实施,尤其是在北京周边污染重点防治核心区域进行对口帮扶机制,北京主要是去支 持河北的廊坊、保定两个城市,天津主要支持唐山、沧州,主要在资金和技术多方面的。力求是加快重点区域的治理步伐。)

 

  (天津台)其实 除了防控机制的完善之外,我还看到,在防控目标上各地在不断努力地找到和牵住治理大气污染的“牛鼻子”:到今年底,京津冀区域内 基本淘汰黄标车;同时,今年底,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四省市统一供应符合国五标准的车用汽、柴油。天津年内执行新车国五标准,河北、山东尽快执行新车国 五标准。

 

  (天津台)在控制污染的同时,天津市在治理雾霾过程中特别注重“互联网+的文章。“互联网+”正让京津冀环境保护由“数字环保”向“智慧环保”转型。我们一起来听听天津台记者郑毅的报道:

 

   【稿件音频:上周末,天津首台大气污染垂直探测无人机成功试飞。无人机搭载着专业探测设备升到高空,通过污染物浓度实时探测和视频拍摄的方式进 行信息采集,采集的数据既可以作为科研使用,也可以为监管污染物排放提供有力的武器。天津市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黄浩云说:(录音:从应用角度讲, 就可以监控从烟囱排出来的污染物到底有多少。对固定源进行监测,在园区里做扫描性的监测,到底哪个地方污染源排放比较多,通过数据的纪录,知道污染物的分 布。另外一种是源头追踪,这个点位污染非常严重,污染到底是从哪来的,哪个地方需要治理。)无人机一次飞行就可以把所到之处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臭氧、 硫化氢、挥发性有机物等量值发回系统内,工作人员根据仪器传回数值的变化可以直接追溯到污染源。这比传统的监管方式效率更高,针对性也更强。黄浩云说:(录音:以后会搭载更多的高清的视频,针对源的方向拍摄下来,不但有数据还有视频传回来。无人机飞过去都会很快的到达,没有任何障碍。监督执法也有数据来 源,有了这些东西之后,眼睛就更亮了。)这并不是环保部门首次尝试把“互联网+”运用到环保工作中来,今年以来,天津先后启用了多个“互联网+环境保护” 项目。国内首个“大气污染源排查信息平台”在本市正式启用,全市各区域、各类别的涉气污染源通过一套图表一目了然,这些信息就是通过“互联网+在线监控技 术”逐条整合起来。通过互联网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时效性和针对性明显提升。同时,“互联网+”模式还可以让京津冀区域污染联防联控 的合作更加紧密。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津市科协主席饶子和说:(录音:互联网在京津冀环保方面大有作为,京津冀地区特别是河北,PM2.5印象是非常不好 的,如何摘掉帽子,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加上互联网非常重要的。跟PM2.5的挑战,在某种程度对它有控制的话,京津冀合作和互联网的应用是少不了的。)】

 

  (河北台)环保监管插上互联网科技的翅膀、各地的分散小数据变成京津冀的集成大数据,希望这样的“智慧环保”能让执法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北京台)空气、水、土壤等,是我们最基本的生存需求,自从去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以来,来自丹江口水库的水源源不断流向河北和北京。但并不能高枕无忧,有专家建议,充分利用雨洪水作为我们的后备水源。下面咱们就跟随河北台记者去了解一下雨水到底该怎么利用呢:

 

   【稿件录音:到夏天了,像这样的大雨天肯定有不少。你知道我们石家庄每年下多少雨吗?我到气象部门查了查资料,说石家庄市年平均降水量是517 毫米,最大有102毫米,8月最多,平均是150毫米,几乎占到了全年降水量的四分之一。这些雨水要是能储存起来多好!可是,水文所的专家介绍,我们的水 库大部分都是修建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到汛期的时候还需要泄洪来保证安全,更别提储存雨水了。其实,在古代,雨水一直都在被充分利用,你像北京团城的 排水系统,都江堰水坝那都是充分尊重水的自然规律,因势利导修建的。于是,有专家就提出一个概念,要打造海绵体城市:【出录音】原来下了雨,大部分都要渗 下来,城市建完之后硬化了,大部分雨水都要流走。我希望我们通过一些措施,能够尽可能的模仿之前的一些情况,让水更多的流下来。比如我们建议,未来新建的 绿地中能不能有50%做下凹式的绿地,再加上一些路缘石的开口,让雨水能够渗透在绿地里边,通过绿地短时的储存,然后让他下渗,起到一个拦截、过滤和净化 的作用。这些雨水在蓄放过程中,如果雨水稀少,储藏的雨水还能派上用场。我省迁安也被确认成为我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之一,让城市像海绵一样,以 后,鲁迅那句话就可以改一改了,城市就像海绵,挤一挤总会有水的。】

 

  (天津台)挤一挤的不光是海绵城市,每个家庭、每个单位的水龙头还需要紧一紧!点滴行动就能为环保做出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