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2018 深圳市雨博士雨水利用设备有限公司 粤ICP备13052780号
深圳市雨博士雨水利用设备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深圳市宝安区松岗街道嘉隆达科技园
电话:0755-33561729 27088212
传真:0755-33230209
手机:188-2345-3714 (叶工)
关注公众号
-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 三天前
- 海绵城市建设的原则 2023-05-24
- 2023 “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 启动,加大再生水和海绵城市建设 2023-05-17
- 海绵城市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工程施工工序及工艺 2023-05-09
- 雨博士广州南沙国际金融论坛(IFF)永久会址雨水回收利用系统 2023-05-06
- 进一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以海绵城市理念规划城市 2023-04-26
- 最高11亿丨各地海绵城市补贴政策 2023-04-24
- 雨水收集的意义 2023-04-24
- 第四批海绵城市建设名单 2023-04-21
- 速看!汇总2023年各地区海绵城市政策目标,快来看看有你城市吗? 2023-04-20
- 第三批海绵城市建设名单 2023-04-12
- 热烈欢迎余国芳县长一行莅临中雨集团考察指导 2023-03-18
- 雨博士登榜第二十一届“深圳企业创新纪录”并荣获“绿色环保示范企业”称号 2023-03-15
- 热烈欢迎柬埔寨中国港澳侨商总会莅临雨博士指导 2023-03-09
- 雨博士工程丨河南安阳曹操高陵海绵城市雨水系统项目 2023-01-04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党建强、发展强! 2022-12-05
- 雨博士项目建设不停 工程赶工干劲足 2022-12-03
- 雨博士丨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2022-11-28
- 热烈庆祝雨博士参编《海绵城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正式实施 2022-11-18
- 雨博士与你在 “益” 起丨粤港澳大湾区企业社会责任践行 2022-10-29
湖南常德海绵城市雨水收集系统的3个重点
为治理穿紫河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提高流域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常德市政府启动了穿紫河生态修复治理工作,开展了中欧合作的穿紫河流域海绵城市“水生态、水安全、水环境、水文化、水资源”五位一体建设。经过不懈努力,穿紫河由曾经的“臭水沟”转变为集“文化河”“商业河”和“旅游河”于一体的城市生态系统和生态价值实现平台,为整座城市和居民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生态产品和综合效益,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城市“金腰带”。
海绵城市具体做法
一是编制治理规划,开展海绵城市建设。2006年3月,常德市政府与德国汉诺威政府、德国汉诺威水协、荷兰乌德勒支政府合作,启动了穿紫河生态治理工程,编制完成了《“水城常德”——常德市江北区水敏型城市发展和可持续性水资源利用总体规划》,提出“海绵城市”概念,并将城市雨水、污水、地下水等进行综合一体规划,用生态和可持续的理念进行城市水系治理修复。自2009年开始,在总体规划引领下,常德市开展了穿紫河流域全线截污、降堤修闸,改造修建雨水泵站、调蓄池、生态滤池、河道生态岸线等,并陆续启动了穿紫河集水区内的小区、道路、广场、排水管网的改造以及配套设施建设工作。2011年和2015年,常德市分别通过并实施了《穿紫河两厢(皂果路至常德大道)城市设计规划方案》和《穿紫河风光带修建性详细规划》等,进一步推动了穿紫河两岸风光带的配套设施建设工作。
二是开展系统治理,改善生态环境。截污净污,实现源头减排。通过修复地下水破损管网、提质改造8个泵站及泵站调蓄池、建造改造沉淀池和蓄水型生态滤池等,增强对混流雨污水的沉淀和净化能力,为穿紫河提供清洁水源。清淤疏浚,盘活水体内源。利用疏浚船实施清淤工程,在8.4公里长的河道内清理出37万立方米的淤泥,经二次处理后用作种植土壤;建造柳叶闸,将穿紫河与沅江和城市内湖柳叶湖相连通,盘活穿紫河水源,实现水体更新。建设生态驳岸,增强生物多样性。以生态驳岸代替传统码头,在驳岸区形成植被缓冲带,过滤地表径流中的沉淀物;在水体流速较低的河湾区域以及排水泵站排水口附近区域设置生态浮岛,增强水体净化功能;放养滤食性鱼类、肉食性鱼类及底栖生物,投放本地白鲢、养鲢、鳙等鱼类5.8万尾,螺、蚌等5.8万公斤,建立鱼类、昆虫及水鸟生态圈,优化生物种群结构,增强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三是推动综合开发,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依托修复治理后的穿紫河风光带,推动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助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在北岸打造德国风情街以及麻阳街、小河街、大河街等特色街道,形成餐饮、服饰等特色商业街区,提升生态产品经济价值。利用步行桥连接穿紫河南北两岸,建成5.5公里的两岸亲水栈道、5个河岸观景平台,并在河畔多点布局常德丝弦、折子戏、刘海砍樵等音乐剧实景演出,形成历史人文景观,宣传地方文化特色,实现文化价值。打通内河水系,将穿紫河与白马湖、柳叶湖等水系相连,开辟往返航道45公里、码头14个,开通“水上巴士”,建成常德市内第一条水上旅游线路,推动生态旅游发展。以整治修复后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依托,吸引商企进驻,建造多个居民小区及商居综合体,实现生态产品的价值外溢。在发展“商、旅、居”产业的同时,规划建设婚庆产业园,探索生态产品价值产业化、多元化实现途径。
主要成效
一是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经过综合治理,穿紫河流域的洪水调蓄能力显著增强,2016年7月和2017年7月,在24小时累积降雨都大于177.8毫米极端值的情形下,常德市城区无大面积积水,穿紫河流域无内涝发生。同时,穿紫河的水体水质、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等得到了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增强,穿紫河生态滤池出水处化学需氧量浓度比进水处下降了59.6%,河水水质由劣Ⅴ类逐步恢复为Ⅲ类。
二是生态产品价值逐渐凸显。随着穿紫河生态修复治理成效的显现和“水上巴士”项目、沿河商业产业的发展,以穿紫河为中心的常德特色旅游线路逐渐形成,中断近40年的穿紫河航道得以恢复,穿紫河两岸文化、旅游、娱乐等相关产业每年实现收入3000万元以上。依托穿紫河良好的生态环境,带动沿岸商圈和高档住宅的综合开发,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赢。
三是改善了人居环境,居民幸福感不断提高。穿紫河由臭气熏天的“臭水沟”变身为市民散步休闲、放松娱乐的“城市中心绿色公园”,水质的优化、气候的改善让常德市城区人居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城市居民在拥有良好生态产品的同时,还可以享受“水文化”“水产业”产生的生态红利,形成了绿色发展和宜居生活相互融合的和谐格局。
来源:自然资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