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 - 雨博士 官方网站! 中国雨水资源化产业引领者
24小时服务热线


汛期来袭,各地的雨水收集工程经受住考验了吗?
发布时间:
2016-07-06 17:14
来源:
原创,转载请以链接形式附上本文地址
每年夏季的暴雨都会造成城市内涝,但每一次大暴雨实际上也是对我们的整个城市建设的一个考验。那么国内各地区为减轻城市内涝所建设的雨水收集工程究竟效果如何呢?
济南:道路雨水收集工程可回收七成以上雨水
近日,济南市迎来多场降雨,建设有雨水收集工程的道路发挥了不错的收水作用,能回收七成以上的雨水。
在降雨过程中,济大路、千佛山西路等建设有雨水收集工程的道路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在以往容易出现马路行洪的济大路,并未见到路面上有很多雨水。千佛山西路同样比较清爽,路面只是有些湿。没有道路积水,车辆经过溅一身水的尴尬也难以见到。
海绵城市道路改造项目部有关负责人:经过最近几场降雨对比,海绵道路能承受中到大雨的考验。以济大路雨水收集改造项目为例,工程建成一条宽2米、高2米的雨水暗渠,沿途还设有蓄水池,通过雨水蓄水池收集雨水,能够达到回收70%以上雨水的设计要求。
昆明:城区排水基本过关 新增900多套雨水收集系统发挥作用
6月5日昆明暴雨之后,不少市民都很担心,恐怕外面又是一片汪洋吧?意外的是,除了海源中路、海屯路等部分路段及个别老小区出现淹积水外,似乎没有见到大面积的淹水。在以往容易淹积水的地方增加的900多套雨水收集系统在这些降雨中发挥了效用,证明这样的排水方法确实可行。
昆明在全市容易淹水的二环、大观路沿线、敏感的立交区域和老淹水点都增加了雨水收集系统,比如西二环上增加了200多套。另一方面,调蓄池的启用也非常有效地分流了这些吃不掉的雨水。
天津:中新生态城一半雨水落地即收
天津每年夏季的强降雨都会导致城市道路积水、造成市民出行困难。而中新天津生态城则在建设之初就制定了专项的雨水规划,避免暴雨成涝。在生态城,一半的雨水将在地表被吸收,密集的排水孔和排水管道保证了雨水从地下汇流入河的全过程快速、顺畅。
对于无法被地表吸收的雨水,生态城也规划好了雨水在地下汇流的路径。在规划之初,生态城就把地下雨水管网的建设标准调高至满足3~5年一遇雨水(95.1mm/24小时)的排水需求,这比全国绝大多数现行雨水管网满足一年一遇雨水(67.7mm/24小时)的排水需求高出40%,高标准的规划成了生态城能够轻松应对强降雨的重要前提。
吉安:让雨水来得快去得也快
今年5月、6月吉安市普降大到暴雨,全市平均降雨117毫米。然而,当地市民却很难在城区看到“海”。事实上,吉安以前也经常出现内涝,是什么让这座城市发生了巨大变化?
吉安充分利用城区水系多、临赣江的优势,在地下管道末端搞开放式水系,用河道、湖体代替原来的管道,再连到赣江直接排出。形成天然的蓄水和排水系统,加速排水,有效减少了暴雨的路面径流量。
随着城市发展,城市遍布钢筋混凝土,雨水只能停留在路面,容易造成内涝。因此吉安确立了精品公园+生态绿廊+郊野公园的三级生态梯度格局,街角的绿地就是精品公园,如今已有67个,每个都在2000平方米以上。周边再装上透水砖,像一块块海绵铺在城区,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路面径流的压力。
雨水收集,雨水利用设备,雨水利用工程
上一页
上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