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2018 深圳市雨博士雨水利用设备有限公司 粤ICP备13052780号
深圳市雨博士雨水利用设备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深圳市宝安区松岗街道嘉隆达科技园
电话:0755-33561729 27088212
传真:0755-33230209
手机:188-2345-3714 (叶工)
关注公众号
- 2023国际海绵城市发展大会在北京顺利举办 两天前
-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 2023-06-01
- 海绵城市建设的原则 2023-05-24
- 2023 “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 启动,加大再生水和海绵城市建设 2023-05-17
- 海绵城市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工程施工工序及工艺 2023-05-09
- 雨博士广州南沙国际金融论坛(IFF)永久会址雨水回收利用系统 2023-05-06
- 进一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以海绵城市理念规划城市 2023-04-26
- 最高11亿丨各地海绵城市补贴政策 2023-04-24
- 雨水收集的意义 2023-04-24
- 第四批海绵城市建设名单 2023-04-21
- 速看!汇总2023年各地区海绵城市政策目标,快来看看有你城市吗? 2023-04-20
- 第三批海绵城市建设名单 2023-04-12
- 热烈欢迎余国芳县长一行莅临中雨集团考察指导 2023-03-18
- 雨博士登榜第二十一届“深圳企业创新纪录”并荣获“绿色环保示范企业”称号 2023-03-15
- 热烈欢迎柬埔寨中国港澳侨商总会莅临雨博士指导 2023-03-09
- 雨博士工程丨河南安阳曹操高陵海绵城市雨水系统项目 2023-01-04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党建强、发展强! 2022-12-05
- 雨博士项目建设不停 工程赶工干劲足 2022-12-03
- 雨博士丨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2022-11-28
- 热烈庆祝雨博士参编《海绵城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正式实施 2022-11-18
什么是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就是运用低影响开发理念,改变传统城市建大管子、以快排为主的雨水处理方式,借助自然力量排水,“源头分散”、“慢排缓释”,就近收集、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让城市如同生态“海绵”般舒畅地“呼吸吐纳”,实现雨水在城市中的自然迁移。
构建多层次开放空间,形成 “海绵城市”生态本底
规划决定城市格局。雨博士始终以规划引领发展,开展50多项规划设计工作,妥善处理了城市和人、城市和产业、城市和生态的关系,深化了对城市发展规律的认识。以生态溶解城市的理念,最大限度修复原有的河流水系,形成自然河流景观带、生态绿廊、城市绿环、社区公园和道路绿带四个层次的开放空间,形成生态本底。注重营造微环境,把地面的“大水泥盖子”分解成一个个独立的小海绵,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良好基础。
建设四级收集利用系统,提升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雨博士把雨水综合利用技术作为重点,构建了雨水综合利用四级体系。
一是建筑与小区对雨水应收尽收。
建筑地块是分流和回用的重点。在小区院内,采用雨水花园和下凹式绿地汇聚并吸收雨水,通过植物、土壤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渗入地下。沿小区道路设置生态滤沟将路面雨水收集、过滤、净化后排入雨水花园。富余的雨水溢流至下沉广场形成景观水体或进入收集池。
雨博士根据地下空间利用情况的不同试点建设了不同的雨水收集系统。在地下空间未充分开发利用的小区,试点建设了全面雨水收集系统,主要以收集、净化、入渗补充地下水为主要手段,做到屋顶、地面雨水全部收集下渗;在地下空间已基本全部开发利用的小区,结合室外总体设计,通过收集、净化、滞蓄来补充绿化用水、形成景观水体以改善局地气候等途径达到雨水管理的效果。
二是市政道路确保绿地集水功能。
道路是地表径流的重要来源。雨水从道沿豁口流入隔离带下凹式绿地,卵石、炉渣、砂子构成的滤层就像海绵一样净化和存储雨水。多余的雨水,通过高于绿地的雨水篦子,大部分流入附近的速渗井,剩余部分溢流至调蓄池。所有道路都通过纵向下凹绿地对雨水进行侧面收集、下渗,浇灌绿带植物。间隔一定距离设置砾石和砂土的简易积蓄装置或者沿道路纵向设置连续蓄水过滤沟,对道路路面雨水进行收集、净化、滞蓄。富余雨水首先溢流到附近绿地就近下渗,在遭遇雨量大、历时短的大暴雨时,则通过道路雨水井内的雨水溢流偃排至城市排水主管网。基本可将路面70%以上的雨水收集利用。
三是景观绿地依托地形自然收集。
城市绿地、广场等公共空间的雨水,被植被和土壤充分吸收。富余雨水流向低洼区域,汇聚到由黄砂构成的速渗井,回补地下水。雨博士充分利用绿地自身的地形优势,结合景观布置,通过设置速渗井(过滤、渗透)、线型草沟(汇流)、生态湿地(蓄水)等使雨水汇流、净化、下渗和收集。
四是中央雨洪系统形成调蓄枢纽。
雨博士通过间接雨水转移泵站对区域约25平方公里的雨水进行收集,最终形成大大小小共约330亩的雨水景观水面,并通过工程设施净化、调蓄、溢流功能,成为城市雨洪管理的综合性枢纽项目。雨水系统兼具“雨水廊道、行洪廊道、慢行廊道”功能,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的存储和回用,更是城市的生态项链和广大市民的休憩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