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 - 雨博士 官方网站! 中国雨水资源化产业引领者
24小时服务热线


了解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 “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2017 年 3 月 5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统筹城市地上地下建设,再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 2000 公里以上,启动消除城区重点易涝区段三年行动,推进海绵 城市建设,使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试点通知
2014 年 12 月 31 日,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的讲话精神和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要求,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决定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 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中央财政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给予专项资金补助, 一定三年,具体补助数额按城市规模分档确定,直辖市每年 6 亿元,省会城市每年 5 亿元,其他城市每年 4 亿元。 对采用 PPP 模式达到一定比例的,将按上述补助基数奖励
试点城市
2015 年 4 月 2 日晚间,根据财政部网站消息,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名单正式公布。 根据竞争性评审得分,排名在前 16 位的城市分别是(按行政区划序列排列):迁安、白城、镇江、嘉兴、池州、厦门、萍乡、济南、鹤壁、武汉、常德、南宁、重庆、遂宁、贵安新区和西咸新区。
第二批海绵城市试点城市:
2016 年 4 月 27 日,根据 财政部网站消息,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日前公 示 2016 年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名单,根据 竞争性评审得分,排名在前 14 位的城市进入 2016 年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范围,名单如下 ( 按行政区划序列排列 ):北京、天津、大连、上海、宁波、福州、青岛、珠海、 深圳、三亚、玉溪、庆阳、西宁和固原。
2021年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城市名单20个
按照《财政部办公厅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 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工作的通知》(财办建〔2021〕35号)明确的程序,近日三部门组织专家开展了2021年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竞争性评审。
根据专家现场评审结果,拟将得分前20名的城市确定为首批示范城市,包括:唐山、长治、四平、无锡、宿迁、杭州、马鞍山、龙岩、南平、鹰潭、潍坊、信阳、孝感、岳阳、广州、汕头、泸州、铜川、天水、乌鲁木齐。
二、试点城市由省级财政、住房城乡建设、水利部门联合申报。试点城市应将城市建设成具有吸水、蓄水、净水 和释水功能的海绵体,提高城市防洪排涝减灾能力。试点城 市年径流总量目标控制率应达到住房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 措施渗、滞、蓄、净、用、排到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建设技术指南》要求。试点城市按三年滚动预算要求编制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编制指南另行印发。
三、采取竞争性评审方式选择试点城市。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将对申报城市进行资格审核。对通过 资格审核的城市,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将组织 城市公开答辩,由专家进行现场评审,现场公布评审结果。
四、对试点工作开展绩效评价。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定期组织绩效评价,并根据绩效评价结果进行 奖罚。评价结果好的,按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基数 10% 给予 奖励;评价结果差的,扣回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具体绩效评 价办法另行制订。
五、各地财政、住房城乡建设、水利部门应高度重视 此项工作,积极谋划,组织有关城市做好实施方案编制工作, 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具体申报工作另行通知。
指导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 2015 年 10 月印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 建设的指导意见》,部署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
《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建设海 绵城市,统筹发挥自然生态功能和人工干预功能,有效控制 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 方式,有利于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
《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通过海 绵城市建设,
《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从加强规划引 领、统筹有序建设、完善支持政策、抓好组织落实等四个方 面,提出了十项具体措施。一是科学编制规划。二是严格实 施规划。三是完善标准规范。四是统筹推进新老城区海绵城 市建设。五是推进海绵型建筑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六是推 进公园绿地建设和自然生态修复。七是创新建设运营机制。 八是加大政府投入。九是完善融资支持。十是抓好组织落实。
遵循原则
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 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
设计理念
建设海绵城市,首先要扭转观念。传统城市建设模式, 处处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 设施来排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 划设计理念,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根据《海绵城 市建设技术指南》,城市建设将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渗水 砖、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以 “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既 避免了洪涝,又有效的收集了雨水。
配套设施
建海绵城市就要有“海绵体”。城市“海绵体”既包括河、 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这样的城 市配套设施。雨水通过这些“海绵体”下渗、滞蓄、净化、 回用,
主要条件
建设海绵城市,关键在于不断提高“海绵体”的规模 和质量。过去,城市建设追求用地一马平川,往往会填湖平 壑。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各地应